广州警方发紧急警示:接到不明来电切勿轻信
广州警方首次发出紧急特别警示,提醒市民提防手机短信或电话诈骗
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近日首次向公众发出紧急特别警示:近日,社会上再次出现诈骗分子以事主银行卡资料外泄或在商场被人刷卡消费,或是以退房屋税、退电话费为名,以发手机短信、打电话等方式进行的诈骗活动。警方提醒,凡是接到上述内容的来路不明的电话或手机短信,一定要提高警惕,更不要听由对方摆布,避免上当受骗。
“国家安全金融局”来电!?
日前,事主徐某接到一个电话,称其银行卡资料被人盗用,并于当天上午在广州某商场消费了5000多元,让事主向所谓“国家安全金融局”报案。事主按照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打过去后,对方声称要对事主的银行卡进行所谓的安全保护,诱骗事主按照他们的指引把钱转入某个账户。骗子还声称,为便于案件的侦查,叫事主对这件事情要进行保密。几天后,事主到银行查询,才知自己被骗。
对转账退税多个心眼
广州警方在特别警示中紧急呼吁广大市民群众,当接到来路不明的电话或手机短信,声称有关银行卡消费、退房屋税、退电话费等内容时,要冷静思考分析,不要轻易相信,听由对方摆布。如心存疑问需要查核,也不要随意相信对方提供的咨询电话,应直接到开户银行去确认。不要通过柜员机转账办理退税,而应亲自到专门机构办理。如发现有人用上述手段进行诈骗,请迅速向公安机关报警。
骗子惯用的三种伎俩
手法一 以银行卡资料外泄或被人冒用恶意消费为名进行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银联等金融机构,给手机用户发送手机短信或是直接拨打手机用户的电话,称事主银行卡个人资料已外泄,或于某时某地刷卡消费几千元,将在本月结账日扣除,如有疑问可拨打××电话查询。一旦事主拨打对方提供的电话,对方便自称是“发卡中心”、“公安局防伪科”、“金融管理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诱骗持卡人到银行ATM柜员机上对银行卡进行所谓安全保护的操作,从而诱骗持卡人将自己卡上的钱转入对方事先准备好的银行卡中。
手法二 以退房屋税为名进行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所谓房管部门工作人员,给手机用户发送手机短信或直接拨打手机用户的电话,称事主的房子现可退回多收的房屋税,如有疑问可拨打××电话查询。一旦事主拨打电话,对方便自称是“××房管局”的工作人员,要求持卡人到附近银行ATM柜员机上进行操作,诱骗持卡人将自己卡上的钱转入对方事先准备好的银行卡中。
手法三 以退电话费为名进行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所谓电信部门工作人员,给手机用户发送手机短信或是直接拨打手机用户电话,称电信局多收了事主的电话费用,可拨打××电话查询。一旦事主拨打电话,对方便自称是“××电信局”的工作人员,要求事主到附近银行的ATM柜员机上进行操作,从而诱骗持卡人将自己卡上的钱转入对方事先准备好的银行卡中。
骗子盯上网上银行
银联提醒:如有可疑,应致电相关单位及银行客服热线进行询问
近日,中国银联特别发出节日刷卡警示,提醒广大持卡人,安全支付要从细节做起,不泄露账户信息,也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转账要求。
骗子开始利用网上银行
花招一:以中奖为由,骗取持卡人
身份信息、银行卡账户信息及密码,然后以网上银行转账方式盗取持卡人卡资金。
花招二:编造借口,骗持卡人开立网上银行账户并存款,然后通过网上银行转账方式将持卡人银行卡资金盗走。
直接致电银行查询防骗
银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已经发现的利用银行卡短信等诈骗的案例中,都有以下特点:一是冒用公共事业单位或银行名义,直接打电话联系持卡人,编造退税、退还公共费用或中奖等借口,诱使持卡人上当;二是,利用持卡人账户信息保护意识不强等弱点、套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然后利用网上银行转账功能,盗取银行卡资金;三是,利用持卡人不熟悉网上银行业务,盲目信任“专业人员”的心理,哄骗持卡人开通网上银行账户,并套取相关银行卡信息后,利用网上银行盗取卡内资金。
中国银联提醒广大持卡人掌握“四不”防范技巧,保护银行卡资金安全
一是不轻信。一般政府机关、银行或公共事业单位不会直接致电持卡人交谈涉及费用的问题,更不会直接“遥控指挥”持卡人去ATM等没有银行工作人员在场的地方进行转账。接到这样的电话,应不予轻信。
二是不回应。对可疑的语音电话或短信不要回应,应直接致电相关公共事业单位或发卡银行客服热线询问。
三是不泄露。注意保护身份资料、账户信息,而且任何情况下,也不要泄露银行卡密码。
四是不转账。为了确保银行卡资金安全,对陌生人“指导”进行ATM或网上银行转账要谨慎,谨防上当受骗。